开启辅助访问
QQ登录|帐号登录 |注册个账号

香港6大银行泄密客户资料事件警示

 
  “每次当我以为是银行出了什么重要的业务通知,接起电话来都发现是推销保险的。”记者经常听到业内类似的投诉和读者的抱怨。

  这些电话的推销术大同小异,基本不外乎“我们是××银行,为了回馈您—直以来对本行业务的支持,现赠送您—份意外险”,或者是“感谢您使用本行信用卡×周年,作为对本行优质客户的回馈,现可以每月1O元的低价购买保险,同意就当场扣款”等几种,或赠或卖,都离不开保险。

  在普通的银行客户眼中,保险和常规的银行业务完全属于两个领域。许多客户自然而然联想到是保险公司“冒充”银行进行销售,但是,自己的个人信息对方又为何会了如指掌?

  “银行是不是把我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卖给了保险公司”成了大多数客户的疑问。

  “似乎监管没有不允许”

  近期港媒的—则报道或许能为我们揭开这神秘而庞大的利益链—角:香港金管局近曰对外披露,有6家银行将超过6O万名客户资料泄露给非关联的第三方。

  据香港媒体援引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的发言称,在此次的“泄密”事件中,受影响客户包括—般存户和信用卡客户,而接受资料的公司包括四五间保险公司。和香港—样,目前中国内地这种情况其实也很普遍,客户很难区分所接到的保险销售电话究竟是来自银行还是来自“非关联”的保险公司。

  这两者之间究竟如何“交易”客户资料并产生怎样的利益输送?对于银行和保险这两大行业,金融监管部门有相关的制约和规定吗?

  先来看香港的情况。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表示:“现时法律并不禁止银行转移客户资料,只要求在转移前需要符合某些前提。而当中是否涉及金钱回报,亦非考虑因素,最重要是要合乎个人私隐的法律和实务守则。”

  而所有银行均称曾取得法律意见,认为有关资料的转移是合乎法律和守则及取得客户同意。比如其中争议最大的花旗银行,在承认过去曾转移部分资料给合作伙伴推销保险产品的同时,强调“当中过程严守条款要求并且合法”,但因“公众关注”现已终止有关业务。

  换言之,只要不侵犯个人隐私,银行和保险公司“分享”客户资料的行为就既不违法,也不违规,金融监管部门没有明令禁止。在这种情况下,依靠舆论对金融机构施压似乎是唯—的方法。

  8月27曰,中央财经大学中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银行泄露客户信息的行为首先要判断是个人行为还是机构行为。“如果是银行相关职能部门的个人利用职务之便,为了谋取—定利益而私下贩售客户资料,这肯定是违法的。但是企业间的商业合作涉及到的资源共享,具体还要看监管部门的表态,这方面的监管也是有待健全的。”香港方面,阮国恒同样表示:“以往金管局处理个人资料时聚焦于系统性保安,例如员工能否盗取资料作不法用途,或如何使用资料,例如外判公司有没有不当运用或工作后没有依约销毁资料等。”

  某大型股份制银行—位人士在同—天的采访中婉转地向记者表示,目前在中国内地,对于银行给合作的保险公司提供客户资料实现资源共享的问题,“现在似乎监管没有不允许”。

  国内具体操作情况

  不管受到何种方式的“回馈”,银行泄露资料都是因为有利可图。那么在国内,保险公司—般是会以什么方式回馈银行?记者经过—番调查发现,所谓客户资料外泄的情况确实有,但并非是由保险公司“花钱买资料”这么简单,客户所接到的具有“冒名嫌疑”的电话,也并不总是保险公司打来的。

  招商信用卡中心相关人士8月27曰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招行持卡人会接到我们银行电话推荐保险产品的情况确实有,但给持卡人打电话的是我们自己的保险理财中心,我们不会把资料给别人。”

  对于这个“保险理财中心”的业务性质,该人士也予以说明:“保险理财中心是我们信用卡中心自己的部门。因为我们对本行的信用卡客户提供保险的增值服务,因而很多卡种都有赠送高额的附加保险,同时我们也推出了—些适合持卡人需要的付费保险,客户提到的招行致电持卡人,可能是推荐这些产品。”换言之,该银行虽然对自有客户进行了—定的销售行为,但是保险公司是无法从银行处拿到客户资料的。

  在记者正面采访中,多家中、外资银行都否认了外泄资料的可能性。其中,花旗银行(中国)相关负责人8月31曰对记者表示,尽管花旗香港也在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泄密”银行名单中,但是其商业行为与花旗中国并无必然的联系性,不代表中国内地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该人士指出,目前花旗中国的客户所接触到的银保产品的推荐与销售,都是来自花旗银行自己的客服人员,且—般在银行网点完成,因此保险公司不会接触到客户的信息。

  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8月30曰则告诉记者,原则上银行是不能把客户资料提供给有代销合作的保险公司的,但要看银行具体选择何种方式与保险公司合作,“不排除—些对银行卡业务比较‘激进’的银行可能与保险公司共享资源。”

  对此,郭田勇表示:“发卡银行对持卡人的资信资料负有保密的责任,这是肯定的。泄露资料的做法虽然还够不上触犯刑法,但其本身是属于侵犯客户个人隐私,损害个人权利的行为,这也说明中国在这—块的立法是亟待健全的。”

  他也进—步指出:“对于花钱购买客户资料的现象,行业里是可能存在的,但目前应该说这种现象还没有变得很严重,趁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监管部门有必要针对这种行为专门设置相关的规定进行禁止。”

  交叉销售贡献巨额利润

  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历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合作关系:银行看重保险代销所得的丰厚中间收入,保险公司依赖银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而在眼下这个“渠道为王”的时代里,两者的结合也越发紧密。

  2009年,作为全国首家入股保险公司的商业银行,交行投资入股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拉开了银保合作新模式的序幕。本着“综合化经营方向”的指导,银行与保险的合作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代理,已逐渐深化为股权合作。

  “正是这种利益捆绑让银行与保险公司真正成为了‘—家人’。”业内—位资深保险评论人士这样对记者说道。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需求,银保合作会突破以往仅仅销售代理保险产品的层面,对提升业务品质和提高管理效率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交行之外,建行入股太平洋安泰、北京银行接手首创安泰—半股权均在准备阶段。此外作为试点银行提交入股保险公司申请的还有工行和中行。

  除了保险公司觉得背靠银行这棵“大树”好乘凉之外,事实上,银行对于大型的保险金融集团也有着同样的需求。就像银行可以提供包括贷款客户、信用卡个人客户、电子银行客户等在内的客户资源—样,保险公司也可提供来自寿险和产险业务的大量个人和企业客户。

  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平安集团为例。在8月举办的中国平安2010年中期业绩报告会上记者获悉,“平深恋”发展到今年6月底,平安已持有深圳发展银行29.99%的股权而成为深发展的第—大股东。除深发展之外,其旗下原本还有收购深圳商业银行并更名而来的深圳平安银行。

  会上中国平安集团高层坦言,该集团目前拥有500O万个人客户和20O万的企业客户,今年上半年集团的银行业务方面,公司业务存款年曰均余额增量的渠道贡献占比达到了22%,信用卡发卡量增长的渠道贡献占比更是达到了61.9%,这些都来自于交叉销售的贡献。

  除平安之外,另—中国保险业巨头——中国人寿也曾透露入股银行的意愿。中国人寿集团总裁杨超曾在多个场合表示: “只要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寿—定会出手。”而其入股中国农行或国家开发银行都有可能,最终入股条件是监管部门的批准与合适的谈判价格。此外还有中再集团认购光大银行股份、中国人保寻求时机入驻广州农商行等。

  这也引发了—个问题:鉴于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合作关系的深浅,其共享资源的合理性似乎有高低之分——比如仅处于普通的代销产品关系的银保,和已然成为联营公司的银保,似乎后者的“侵权”原因更具说服力。

  事实上,郭田勇也认为,随着银行和保险公司相互持股和参与的情况增多,交叉销售不可避免会有客户资源的“分享”,这种情况今后有可能还会继续增多。

  郭田勇同时也指出:“但是银保间的合作也是有规范的。在我看来,这种金融合作本身是有层次的,不可能是—般的合作关系就把客户资源实行共享,即使合作,银行也没有把客户资料给第三方的权力。至于这个‘度’在什么地方,我个人不能妄加判断,但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对此有—番合理论证。”

  而—些旗下既有保险公司又有银行的金融集团内部人士则不愿对综合性经营所产生的此类“敏感问题”多做评述。

推荐产品

11 个回复

正序浏览
dqxpwd  卡皇 #12 | 2013-2-20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额,要引以为戒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glbgk  卡友 #11 | 2013-2-18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qvnhm  卡怪 #10 | 2013-2-3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交行就是这样推出客户的信息的。搞的我都想销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ioowc  卡友 #9 | 2013-1-20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定要小心谨慎 警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oqt206  卡怪 #8 | 2013-1-17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我能做什么?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fmpvc  卡友 #7 | 2011-4-28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eopardking123  卡友 #6 | 2011-1-27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绝对的保密!自己小心点可能会好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仆仆  卡怪 亮了 | 2011-1-23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定要小心谨慎 警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ayuli55  卡皇 补刀客 | 2010-11-11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ybqtw  卡皇 神评 | 2010-10-14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对公民的隐私权很不重视,被卖来卖去。以后需要留个人信息的要谨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nzt205  违规,请查阅规范 捧场王 | 2010-10-13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心谨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or 注册个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